
在環境污染中,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是最大的問題
1、大氣污染
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水環境污染
中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準(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污染:
中國全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造成嚴重污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八個方面的原因:
1、發達國家的污染環境的企業,大量搬遷到發展中國家。我們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大量引進這類企業,還給予各種優惠政策。
2、國內一些中小企業,不重視保護環境。甚至凈化污染物的設備只是擺設,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設置的,平時隨意排污。
3、政府有關部門只追求經濟指標,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凡是出現的重大污染事件,都與政府有關部門的瀆職有關。
4、對于造成污染的企業,處理不力。發生了大的污染事故,只是象征性的罰款,起不了警示作用,當地政府甚至于包庇縱容。
5、對于洋垃圾走私的處理不力,以至于有的地方、有的人敢于從國外搞了洋垃圾來賺錢,卻污染了自己的環境。
6、城市的盲目擴大、發展,忽視公共交通,不切實際地發展私家車,造成交通堵塞,機動車尾氣排放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7、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沒有好好處理,沒有分類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環境治理任重而道遠,環境治理的難點在于各地一陣風,督察組一來,停工停產一刀切,督察組一走,就又照舊。有時候企業也是很無奈,環保利劍頭上懸,企業也只想好好的做生意,能為環保事業做點貢獻,就做點貢獻,什么都按照環保部門說的,該整改的也都整改了,結果一有運動,還是全部一刀切,該停產停產,該停工停工。無奈有的企業只好和環保部門捉起了迷藏,白天可能不讓干,晚上干;開著門干不行,鎖起門來干;方圓左近路口專門派人盯守,見到可疑車輛人員立即報告,見勢不對就立即拉閘。企業生產設備,廠房,環評什么都已經投進去了,訂單也接了,不干就等著血本無虧。企業要利潤,工人要吃飯。不分青紅的一刀切,已經嚴重的干擾了企業的經營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長此以往還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近一段炒的沸沸揚揚的的豬肉漲價事件就是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不只是豬肉漲價。其實是生產生活資料,好多都已經翻番,比如蓋房子用的沙子,17年以前,四五十塊錢一方,現在一方都快到300了,都翻了五六倍。干企業本來就難,尤其是小企業更難,當大家響應總理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去創業時,卻碰到環保一刀切,還有人會去做實體嗎?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當大家都不去做實體,僅靠金融和服務業,能撐起偉大祖國的復興嗎?環保的無奈還在于各地執行標準的混亂,甚至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標準,全憑領導的好惡來執行,一說上級來檢查,管你環保達標,不達標的都先停了再說,省得查出什么問題以后擔責。環保的初衷是好的,大家也愿意去執行,可是在執行當中,卻無所適從,改的一刀切,沒有改的也一刀切。什么是標準?什么才是達標,從來就是一筆糊涂賬。
環保的治理首先要從制定科學的標準出發,進行企業分類,根據不同的企業制定相應的環保細則,讓環保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依。讓企業明明白白自發自愿的去執行。鄧爺爺撥亂反正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不要再折騰了!折騰來折騰去,受傷的都是中國的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