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對河流開發力度的增大,河流的管理問題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目前河道治理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河道渠道化,傳統的護坡工程側重于工程安全和人類單方面的需要,設計時往往采用不透水的硬質結構,對河流的環境效應和生態補償重視不夠。因此修復河流生態和優化河流管理是保障河流健康的先決條件。
河道是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河道治理是要利于生物的多樣性,為水生、兩棲動物棲息繁衍提供生存環境,這樣既有利于保護河道水生態環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河道治理還應盡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多樣化。為此,河道治理要從生態、經濟、人文、社會效益等多方面考慮,既要修復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滿足人類依賴生存的要求。
城市生態河道治理技術主要有:生態疏浚、增氧曝氣、生態浮島、河道治理藥劑河湖凈化劑等方案。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以上幾種河道治理技術的特點與優勢。
生態疏浚
生態疏浚主要是以清除污染水體的內源,減少底泥污染物向水體的釋放,為水生生態系統的恢復創造條件為目的的治理方式,主流工藝有干地開挖工藝、水力疏浚工藝、挖泥船挖泥、泥駁運泥、吹泥船吹泥的“挖、運、吹”工藝等。由于城市河道一般較短且較窄,因此較常采用干式疏浚,且疏浚區的河床深度不能超過2.5米,否則容易影響沉水植物的恢復與生長。
增氧曝氣
城市生態河道治理中的增氧曝氣,能夠有效改善河道水體和沉積物表面的氧化還原條件,增加溶解氧的含量,加強水體有機物與微生物及溶解氧的接觸,有利于污染物質的削減,還可提供造流作用,是目前主流的消除河道黑臭、改善水質、恢復生態河道治理措施之一。
生態浮島
生態浮島是一種采用環境友好型材料在水體中搭建水生植物種植和生長的平臺,其中浮島植物的根系對污染物有吸附和吸收作用,植物根系分泌化感物質可有效抑藻,還可吸收河道中的有機營養物質,具有水質凈化、創造環境、改善景觀等作用。
針對流速較慢、水位較深、不適合生態疏浚的城市河道,如斷頭河、黑臭河道,投放河道治理藥劑河湖凈化劑進行治理,可有效降解沉積物和造成黑臭水體的有機物質、氨氮等。河道治理生物菌片一般以硝化反硝化細菌和有機物降解的光合細菌為主,具體菌種和投放計量還需根據城市河道污染情況進行判斷。如河道流速較大,水體交換較為頻繁,如配水型河道,則不適合使用此方法,容易造成菌種流失提高使用成本。